3)第六六七章 托儿_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贵宾室里,通过一个小窗看着下边的动静,心中暗赞钱鹤年说话得体,而且善于抓住众人的心理;苏锦明白,银庄要想顺利的运营下去并逐渐开设分号,必须要有民间资金的支撑,否则自己的资金链绝对跟不上;千万不小看民间的闲散钱银的规模,以汴梁二十万户居民来算,每户存入百贯,便是一千万的巨额资金,这可是一大笔巨款,多了这一千万,银庄的运营便游刃有余了。

  而百姓们普遍有个特点,你越是劝,他们越是怀疑;所以对付他们欲擒故纵之计百试不爽,钱鹤年用的正是这一手,苏锦不禁对自己的眼光颇为满意,钱鹤年确实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百姓们依旧游移不定,这一切都在苏锦的算计之中,果子好吃树难栽,新兴事物须得要有非常手段推动才成,苏锦朝身边战立的一名小伙计打了个手势,那小伙计‘蹬蹬蹬’的下楼来悄无声息的没入人群中而去。

  不一会儿,汴水河大街南口便驶来一辆大车,几名伴当高声吆喝着:“让路!让路!我家老爷来汇通银庄存钱得利。”

  犹豫中的百姓纷纷让开一条道,伸着脖子瞪着眼睛看,但见马车停在银庄门前,车上下来了一位胖嘟嘟的老者,有人认识这位老者,便是在南门大街上开杂货的赵掌柜,以抠门闻名南门一条街,众人见到是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据闻这老货连自家当禁卫副指挥使儿子都不放心,铜钱非要锁在自己睡觉的屋子里,现在怎地这般放心的将钱银存进这里?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么?”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伴当们抬下一个沉重的木箱子,银庄中的伙计也赶紧上来帮忙,直抬进柜台前。

  有伙计客客气气的将赵掌柜请到一边就做,沏上香茗,当着他的面点数铜钱,少顷过数完毕,钱鹤年请孙掌柜来到柜台前,命其他人退开十步,让赵掌柜写下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一句话,递进柜台里去;柜台伙计立马缩进一只铁箱中,开具了一张五千贯的票据,柜台中七八名伙计轮流从怀中掏出印章盖上,最后由钱掌柜盖上自己的大印章,吹了吹印泥,风干后恭谨的交到孙掌柜手中。

  “赵掌柜,您老拿好票据,记好您写的那句话,以后随时凭这张票据和那句密字领取钱银;本次您存入五千贯,按日息一厘计息,也即是说每日您可坐收五百文大钱利钱。”

  赵掌柜笑眯眯的道:“麻烦算算存至今年元日取出,获利几何?”

  钱鹤年招呼柜台中的伙计道:“给孙掌柜算算。”

  一名伙计答应一声,噼里啪啦的在算盘上一阵划拉,高声道:“到元日尚有二百六十七日,每日获利五百文,共可得一百三十三贯另五百大钱的利钱……”

  众百姓瞠目结舌,存五千贯,放到年底便可获一百三十多贯的利息,这简直是天上掉下的大炊饼啊,无需劳动,无需费神,只需往里一存,到时候便张手拿钱,这好事上哪找去?

  赵掌柜呵呵大笑,小心翼翼的将存票折好塞进衣内口袋,笑道:“谁说钱不能生儿子,咱这五千贯可要生一大堆儿子出来呢,若是年底兑现,明年我把家中钱银尽数存入贵庄,养老吃喝不愁了。”

  钱鹤年呵呵而笑,拱手将赵掌柜送出门口,目送他上车而去。

  苏锦在阁楼上看的大乐,赵德海看来花了不少心思,能让他家抠门的老爷子来第一个存款,恐怕赵德海也贴补了不少私房钱。

  下一个该是方成忠的老爷子上场了吧,这两个土生土长的老托儿一上门,后面还用费口舌么?苏锦美滋滋的嘬了一口热茶,翘起了二郎腿。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