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2章 技术迭代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艘船都必须进入干船坞开膛破肚,安装蒸汽动力系统无异于一次大修,所消耗的时间、人力和金钱都不是小数目。

  王汤姆等海军将领虽然希望能早日拥有一支傲视天下的蒸汽铁甲舰队,但也知道科技树的攀升急是急不来的。虽然各种蒸汽发动机、铁甲舰的设计图里在大数据库中都有现货可用,但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速度却还跟不上军方的野心。而且海军每年的军费预算有限,也不太可能将现有船只集中在短期内进行改造,更何况改造的费用极其高昂,算下来性价比其实并不高。

  军头们一合计,与其改旧船,倒不如等造新船的时候直接上新装备,旧船到了退役年限就一批批地转为民用,或者是修补修补重新刷个漆,再折价卖给安南、大明这些盟友。至于说已经上了船台造了七七八八的新船,因为是按照海汉民团的军品标准建造,与外销的猴版型号有一定的技术差距,目前并不适合用来直接出口。反正也没几条,军方决定忍痛割爱,直接将其以成本价转让给需要的部门。

  其实海汉内部能用得上帆船的部门也就那么几家,除了军方之外,其他的船只基本都是集中在海运部、商务部、农业部名下。首先农业部是不太可能花大价钱采购军方的船,虽然军方已经按造船成本计价,但由于战船的技术规格和造船标准都与民船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这个价差对于农业部来说是不值的,同样的价钱几乎可以造出两艘同型号同吨位的民用型渔船了。

  其次海运部肯定也不会接这个锅,这船本来就是海运部下属的造船厂造的,但海军的窘迫局面并不是海运部的责任,也没有义务要为海军接这个锅——要接也行,那折算的成本大概真的就只能计算材料钱了,这样算的话军方肯定也不乐意了,毕竟他们掏给造船厂的预付费用可不止是材料成本而已。

  最后王汤姆找到施耐德,说服对方接下了船台上已经开始安装帆索的两艘“探险级”和一艘“探索级”战船。施耐德一开始也不愿意多花冤枉钱,因为商务部本来自己也在造船厂有同型号商用船只的订单,相比之下造价更低一截,接军方的船反而会多花一笔冤枉钱。

  不过后来王汤姆还是说服了他,因为这种船外形与民团装备的军用型一模一样,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必要时可以用来运送重要人物和物资,甚至是为商务部的船队提供“护航”。而且军方可以从三亚的军事基地弄几门训练用的旧炮装到船上,让其伪装得更加像模像样一点。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还可以再招募几名退役的炮兵到船上当水手——这些额外服务不需要商务部另行增加费用。

  施耐德一想也是有道理,商务部的商船虽然也部署有一些武装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