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九章 巧了么这不是_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

  台下的同行,心中也暗自点头。

  这活儿瓷实!

  看来德芸社不光有郭德刚,连小辈的手中,也有活,有手艺呐。

  掌声稍落,这就该入正活了。

  唐云风继续道:“所以说,这世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您可能觉得很怪诞,很荒谬,但是,请您记住喽,没有不可能的事儿。那么今天说得这个故事呢,好多人都知道,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哎!这得往前说。”

  “想当初,在元朝末年,元顺帝执政天子,荒淫无道,普天之下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十八家反王起义造反,要夺取大元的天下。怎么办呢?皇上很着急啊,江山只能安排,岂能轻易的拱手让人呢。朝中有个大丞相叫陀陀,给定了个计策,出圣旨……”

  唐云风顺着本子往下说,观众们听得很入迷。

  都说单口活难说,那它到底难在哪儿呢?

  难在一人分饰几角,跳进跳出还得干净利索。

  每一段单口活中,人物都不止一个。

  即便真的只有一个人物,那还是得有至少三个声音。

  除了人物之外,不是有一个旁白么?

  除了旁白之外,总会有些物件出现的拟声词吧?

  每个人物出现,你都得有对应的表演方式。

  不管你是语气轻重,语速快速,大舌头,或是大喘气。

  实在不行,哪怕你加上身段、动作都成。

  反正,你得将他们区别开来。

  让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特点。

  这就是单口活中最考验能耐的地方。

  刘大师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个“单口大王”的美誉,就是因为他人物区分得好。

  台下的观众,哪怕就是半道走神回来的,听一耳朵也能直接弄得明白,此时此刻,是谁在说话。

  这样表演,观众们才听得顺畅,才舒服。

  而刘大师,为什么能做到这程度?

  因为他懂得多。

  什么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等,好多艺术里头的表演方式,都被他拿来使活。

  要不怎么说,好的相声演员,肚子里是杂货铺呢?

  细节拿捏得太到位了,每个人物在他嘴里都是活灵活现的。

  他一个人,直接支棱起了一部戏。

  所以有人说,听他的相声,有听戏、看电影的感觉。

  这就是手艺成熟,是大能耐!

  有些老艺人呢,没这些本事,但他们生活经验足。

  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打过交道,也能学上那么几分。

  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垫底,他们就能靠模仿这些人来使单口活。

  这就是为什么单口活,总得老艺人才能使出彩来。

  台上的表演在继续,不时来到了“破庙里,朱元璋苏醒正饿得难受”的桥段。

  但听唐云风道:

  “哎哟~~俩要饭的一瞧,哎!你瞧,他活过来了,过来吧,给弄了口水。他这儿呢,活过来是活过来了,可是半昏迷,似明白似不明白,还以为自己呀在武科场里边儿,跟常遇春、胡大海在这儿打仗呢。迷迷糊糊的喊常遇春‘哎呀,常贤弟呀!’喊常遇春。这要饭的一激灵‘哟!他知道我叫常先弟!’再瞧朱元璋‘来!’‘哟!’那个要饭的也愣啦,‘他知道我姓来!咱们这儿救了一神仙!’……”

  这一段出现了三个人物,朱元璋,两乞丐,外带旁白,到少四种声音。

  本子里的朱元璋,饿得半死不死,也是有病在身,脑子迷迷糊糊地。

  巧了么这不是?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