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44章 第 44 章_我力能扛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进嘴里,含糊道“管他们怎么调换名次,少爷得了好处就行了对外也有说法,排第二的天津那小子,口问再好,试策只得了八十多名,他排个第二也不冤枉。”

  这倒确实。

  满园的夫子们还在热闹,诗作了十几首了。叶三峰竖耳听着,作出来歌春咏秋的那几首诗不提,感时伤怀的诗,也尽是些陈词滥调,没什么意思。

  岳家书院再好,也是平头百姓里的“好”,夫子们再尽心,也无力搭起读书人的通天之路,和官场隔着的何止一道天堑。

  思索片刻,叶三峰道“少爷考上举人,就够得上国子监的门槛了。回头得让老爷跟礼部上峰通通关节,国子监科目繁多,明经、明法、明算、明字、史科、道举可千万别选了那冷偏的科目。”

  唐荼荼“学什么,不都是在为百姓做贡献么”

  “姑娘哎。”

  叶三峰叹口气“别的几科暂且不说你像道举,学的是道德经和周易;

  明经,学儒家典籍。天天学这两样,学几年人就废了,活一辈子只为了争个道理,辩坛上天天唇枪舌剑地辩,辩不过就气得呕血,台下书生们各个听得如痴如醉,不思正学。”

  他二人坐在庭院里,和那边教了一辈子书的夫子们只隔着二十步,叶三峰毫无顾忌,大放厥词。

  “管他儒道,都是扯犊子唯有实业方能兴邦,大道理学再多,比不过百姓两口米,还不如叫哥儿学学农田水利,种种庄稼。”

  “叶先生,你小点声。”

  唐荼荼听得心惊胆战的,生怕那头哪个夫子耳朵尖,听着了,跑过来跟叶三峰骂架。

  可她心里却觉得,叶先生说得有道理。

  作者有话要说别急,二皇子明天拉出来溜溜,明天他会跟荼荼一块吃顿饭

  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几个都摘自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族,都是世家大族。

  天津和天津卫,都得名于朱棣,这个“卫”是拱卫的意思。靖难之役以后,朱棣迁都北京,回了自己的大本营,但朱棣心里不安稳,重兵屯到天津,从直沽开始筑城挖河,把天津变成了一个军事重地,拱卫皇都,“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天津一个小弟考得比京城好,京城就会很丢脸。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