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招安(二)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谓“韬光养晦”?具体到如今的赵营,可用昌则玉的一句话概括。

  赵营部队转进枣阳县后,赵当世曾就赵营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询问过昌则玉,昌则玉回答说:“昔朱升谏太祖皇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计,以定明祚之基。现属下亦附庸其雅,提九字于我赵营。分别为‘精武备’、‘广结援’、‘顺朝廷’,主公可引以为导。”

  赵当世点头道:“‘精武备’三字确为当务之急。先前徐总兵在会上就这此点指出营中‘兵疲’、‘粮少’、‘甲缺’三疾,想来按此方向加以整备,当无偏差。”进而问道,“那么‘广结援’与‘顺朝廷’又该当如何?”

  “广结援......”昌则玉早有洞见,缓缓而言,“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我营虽暂时投顺朝廷,若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则危亡不远。当今明廷,内忧外患,百年积弊绝非一朝一夕可除,自顾无暇,我营若全倚此行将就木之枯树,到头来免不得与之共倾。故而为今之计,投诚之余万不可断了与诸家义军的联系。其水我鱼,有他们在一日,我营便如鱼得水,可保永不受制于人。”

  赵当世深然其言,但一时间难以想得通透,再问:“若以先生高见,可为营之外援的,有哪些?湖广、河南地面,八大王、老回回、曹操等皆不可恃,更有何择?”

  昌则玉说道:“主公切莫自限视野,我营现为官军,有了这一层身份在,外援之路可谓四通八达,应有尽有。”而后拈指细数,“属下愚见,李自成、孔庆年、杜纯臣,至少这三人,联系不可绝。而左良玉、刘国能、陈洪范,我营不可等闲视之。”

  李自成不消说,与他见过的人但凡有些眼界都瞧得出此人不同凡响,更兼其现为闯王,名义上的天下第一巨寇,就昌则玉不说,赵当世也会尽全力与他继续结交。

  孔庆年与杜纯臣则都是商人。流寇兴起至今,早过了犁耙木棒一牛车的草创阶段,能坚持到现在形成些气候的,均是注重布局之人。就比如张献忠,他看似惶惶度日的一草寇,其实心思非常缜密,人脉极广,在各地乃至京师都安置有眼线。这些线人以商贾、侠妓甚至官宦等各种身份掩人耳目,或替西营筹措军资粮草、或替西营奔走活动。以区区一寇的身份却能傍上陈洪范以及朝中大臣薛国观便是张献忠长于布局的最好证明。这世道,没有门路,就做贼也难做下去。

  目睹了张献忠的能量,赵当世更加确信自己提早安排下线的举动是正而无误的。孔庆年通川滇、杜纯臣通东南,赵营往后的发展绝离不开此二人。

  至于左、刘、陈三人,都是目前明军将领。

  历来能当上援剿总兵的都是公认的名将。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