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84章 太史明的印刷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经?”

  斐潜含笑不语。

  雕版印刷的技术很难么?

  其实一点都不难,甚至在汉代的时候,所有前置技术都已经是完备了,虽然纸张什么的不见得会有斐潜用的质量好,但是及格线应该是有的。

  就像是在汉代,印绶制度已经是相当的成熟了,不管是大小官吏,人人手上都有一个印把子,而且这个习俗甚至绵延千年直至后世,就可以证明这个制度是多么的深入人心了,就拿斐潜来说,也基本是天天翻着印子,但凡是需要批复执行的,都要咣当盖那么一下。

  因此油墨、雕刻的技术,其实都已经是齐备了。只不过是将小印面的金属印绶,换成了较大版面的木质雕版而已。

  太史明作为一个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工匠管理者,自然是知道需要用什么木材最为合适,当然不怎么吸水,不易变形的黄梨木当然是最好,不过么要是没有,也可用些黄杨木来替代,当然,最差的用枣木也可以,备选其实很多,这些木头经过裁切,抛光,油浸,干燥等等工序之后,便可以作为雕刻木板来使用了。

  所以,其实在汉代,推出雕版印刷,其实一点难度都没有。难得并不是技术,而是推广应用,就像是指南车,地震仪,计里车等等,就算是放在后世,也不是一个普普通通得工匠能够做出来得,但是因为这些东西只是满足了极个别人需求,并不为广大民宗所需,所以也就很快得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甚至只是在史书当中留下了一两滴得墨点而已……

  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大概是在唐代,但是这个雕版技术,最初却不是用来印普通识字的书籍,也不是用来印刷四书五经的,而是用来印佛经的。毕竟佛经这个这东西,在光头众的不断推崇之下,仿佛只要是信佛的人,都必须人手一本……

  如此一来,自然光用手抄,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雕版也就应运而生。同时,佛经的大量刊印,并没有遭遇到儒家的强力反抗,因为在儒家看来,这些东西不过是“子不语”的范围而已,没啥好说的。

  不得不说,宗教在这亲民这个方面,确实要比儒家要更强。

  斐潜麾下,不是还有左慈大闲人,嗯,大仙人么,再加上左慈在汉中,那也是是风风火火恍恍惚惚,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推一波道经,自然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关键是道士在给信众传授道经的时候,其耐心程度和周到服务,往往是之前斐潜推动的那些教化使所不具备的……

  关于这一点,其实斐潜也走了不少弯路。谁说穿越者就一定能够找到所有的事情的捷径的?

  在斐潜之前推广的这些教化使之中,有些的确很不错,尽心尽责,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只是为了求得更好更高的官职而来,心思并没有真正用在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