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一章节 均势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顿很多时候都是在凭借着简单的自我认识,便来草率的决定下别的国家的命运走向。事实上,并不仅仅是政客,许多美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其实是可笑般的狭小,可是这种狭小到头来却并没有成为制约,至少美国人没有认为这是一种制约,更多的时候,他们宁可选择纸上谈兵,也不愿意去客观了解一些事实。

  《Yankeedoodle》被英国殖民军拿来嘲笑自己,可是山姆大叔依然喜滋滋的唱得挺欢,美国人认为这是我们朴实价值的存在,可是说到底,这也是个大笑料。华盛顿抽起筋来,谁也挡不住,也就只能任由着着一根筋的抽到底。这就是美国人典型的自我意识。

  中国人可不是美国扬基,‘中庸之道,内敛而收’一直都是中国人最为典型的性情,喜怒皆无形于色,所求所欲丝毫不张扬。正是这种性情使得中国人更能够从容不迫的去面对一切。

  控制越南并不等于是去占领越南,北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而不会去过多的将有限的资源浪费在随时会成为泥沼的中南半岛上。美国人在越南、伊拉克先后犯下的错误,中国政府不想去,也不会去犯下。当初英国人屡试不爽的大陆均衡政策,此时被中国人拿来应用在越南,而且并不仅仅是在越南,在整个中南半岛,北京都开始玩起了平衡。

  作为方案的提出者,郜归仁少将所担负着的任务,也就是将这种应用在中南半岛上的均衡政策的最为重要的一块基石给奠定好。此时正望着车窗外风景的郜归仁少将,又怎么会不知道自己肩头上所压负着的重担。均衡政策的说到底也就是均势的巧妙平衡制约罢了。

  而所谓的均势不过是国家间力量对比的一种暂时的均衡状态罢了,这种又称‘势力均衡’的政治术语要是按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解释,也就是:在一个无政府的国际社会里,国家行为的基本动因是对权力无止境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将受到其他国家行为的制约。各国在权力斗争中力量对比的暂时平衡,即‘均势’。

  读起来很是拗口的专业术语玩起来同样很是复杂,‘构成对国家权力追求的限制’是均势最大的特点。在人类近代史上,均势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国家关系的走向。比如英国人曾经就是玩弄均势的好手。不仅仅充当欧洲‘均势’的平衡者,英国人更将这种理论应用到了殖民地的统治之中。其实作为大国用来维持和追求霸权的一种借口和手段,‘均势’的确有着自己存在着的理由。所谓的均势政策,不过是巧妙的利用外交手段来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罢了。当然了,均势外交也同样不是‘和平外交’的同义语。

  企图削弱对方,增强自己,造成有利于己的国际力量对比,这是强权政治对‘均势政策’最根本的认识和运用,例如英国人在18C-19C-20C那两百年之间,先是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接着又联合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遏制沙俄在欧洲的扩张;随即又与法俄结成协约国,打败了对大英帝国的国家利益构成有巨大威胁的德国;而一战之后,英国又采用不过分削弱德国,扶植德国抑制法国,并纵容德国侵略扩张,极力将祸水东引苏联,以牵制苏联力量,这一切的出发根本点就是‘均势政策’。

  按照郜归仁少将提出的这一方案,中国政府在中南半岛所初步设想构成的也正是这种‘均势政策’。对柬埔寨、缅甸的力量扶持,对泰国的友好亲密,如果对越南的构筑再完成,那么不但整个中南半岛上的各个国家可以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些中南半岛国家完成对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的制约。只要能够保持力量的平衡,那么中国只要操纵好这个政治天平,那么无需要什么军事占领,便可维护自己在中南半岛的利益。

  看着车窗之外,郜归仁少将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一切都似乎在按照着计划进行着。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