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零二章节 叛乱(二)_功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士兵们愤怒的目光。

  印度共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民族。印度斯坦族是印度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6%,其它的民族有泰卢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等,人口各约占总人口的9%的比例,而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宗教信仰更是色彩斑斓,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几乎都有信徒,但第一大宗教是印度教,信徒人数占了全国总人口的83%。此外,*占了11%,基督徒占了3%,锡克教徒占2%的比例,而在在印度的教派矛盾中,印度教是矛盾的焦点所在。在印度,印度教是占优势地位的宗教。自从印巴分治后,印度的宗教与民族矛盾,又集中表现在印度教与*教、锡克教之间的矛盾上。金庙事件,更是使得印度教与锡克教之间的的冲突越演越烈,流血事件不断。虽然此后印度政府通过强硬手段打压锡克教的独立行动,但是两派之间的症结并没有解开。所以莫汉少校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会是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只是站在自己是印度教徒的角色上去理所当然的、不去理会别人的心态,而自我的想问题。

  在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当地王公是信仰印度教的。锡克教教徒由于不被重视,于是接受英国人聘用,是驻守印度英国军队的主要力量,锡克军人曾经作为英军派驻世界各地(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上海英国租界的巡捕也主要是锡克教徒。因为他们用统一的红布包头,所以被上海人称为红头阿三),故有人认为他们是叛逆了印度。这种历史渊源更是让印度教徒和锡克士兵之间的矛盾存在不可调和的裂痕了。

  此时,面对边境地区的局势,这些锡克士兵其实并不愿意在这里徒劳的浪费生命,他们更想去保卫自己的圣地-阿姆利则。

  阿姆利则,不仅仅是位于印度西北旁遮普邦的一座重要城市,这个在印度语中意为“花蜜池塘”的城市,不仅是印度边境的要塞,也是锡克教的圣城。然而这座圣地却是太是过于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甚至距离巴基斯坦拉合尔只有32英里,由于据说这里曾是锡克教第一代祖师那纳克修行之地,故而1577年第四代祖师拉姆-达斯建造了金庙后,整个城市,就成了为锡克教的圣城了,锡克教徒每年印历4月在此举行庆祝丰收的拜喀节,几十万朝圣者聚集在圣湖边,唱歌、开诗会、赛马及举行各种游戏活动,时间长达三天。现在,面对巴基斯坦军队和中国军队的进攻,那些锡克士兵都希望自己能够去保卫那座圣地,而不是在这里充当炮灰。

  此时的莫汉少校根本不会去理会这些,他只是高傲的命令那些锡克士兵继续去冲锋,他才不会管那些锡克士兵们的死活。他也没有兴趣去关心那些锡克教徒的生命,他只会去漠视。

  请收藏:https://m.ojcry.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